1. 首页 > 星座查询 > 文章页面

于谦危难时刻守住大明江山,为何含冤而亡却没人平反(大明朝的于谦后来怎样)

明朝救国功臣于谦,如何力挽狂澜让明朝续命200年,在危难时刻成功保卫北京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于谦危难时刻守住大明江山,为何含冤而亡却没人平反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于谦危难时刻守住大明江山,为何含冤而亡却没人平反的知识,包括大明江山于谦八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于谦挽救大明江山此乃大功,怎么因此招来大祸于谦危难时刻守住大明江山,为何含冤而亡却没人平反于谦挽救大明江山此乃大功,怎么因此招来大祸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大败,明朝的精锐毁于一旦,英宗被俘。

明朝 大臣不顾皇帝的死活,一心只为守护大明江山,后人对他这样评议

8月16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第二天,他在敌营中令一同被俘的锦衣卫校尉袁彬写信,告知自己处境的同时,希望朝廷送金帛前来赎取。

信传到京师之后,朝野震惊,整个朝堂立刻弥漫在了一片痛哭、抱怨和争吵声中。皇后已经哭晕过去好多次了,受命监国的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也惶然不知所措。

赎金是送出去了,皇帝回不回来却没个准信。8月18日,皇太后召集群臣开会,主题就两个字:战守。是战?是守?关系国之安危。

翰林院侍讲徐珵(此人就是徐有贞,8年后夺门之变的主谋之一)主张南迁:“臣夜观天象,对照历数,发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方能避过此难。”

礼部尚书胡濙持反对意见。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只有一条,那就是明成祖朱棣安葬在这里,所谓定陵寝于此,后世子孙怎么能弃之不顾?!

一个坚定肃杀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说话的人名叫于谦,坚定的主战派。

于谦,公元1398年出生在浙江钱塘县(今杭州)。23岁考中进上,被任命为御史。因为在痛斥叛乱的亲王朱高煦时表现优异,也因为连续审结了几宗离奇的案件,从此名声大振,平步青云,年仅32岁就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三品大员)。

历史在这里陷入了僵局。虽然于谦言之凿凿,但当时五十万明军主力已被消灭,留在北京的明军残余部队不足十万,且都是“疲卒羸马”,没什么战斗力。

最后皇太后拿了主意,决定不予南迁。她是赞成尚书胡濙的——京师真要南迁,陵寝谁来守护?皇太后不敢想象也先进京后对陵寝的践踏情状,由此,历史不由自主地走向了北京保卫战。

接下来,于谦联合尚书王直等重臣,以太后之命立朱祁钰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此举巧妙地化解了也先手中人质的价值,使英宗成为可有可无的弃子,从而在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中,也先少了一个可以叫板的筹码。而于谦也因此为自己埋下祸根。

多年以后,当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重新坐上龙椅时,他始终不能释然于谦当年的延请之举——我朱祁镇在沙漠里还没死呢,你们就那么迫不及待吗?!

猜疑心一起来,杀心也就如影随形,朱祁镇和于谦这两个男人的宿命进入了预定轨道。

此时看似大胜而归的也先也有他的烦恼和无可奈何。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后,英宗怎么办?这个人质成了鸡肋。

已经投诚的太监喜宁向他献计,建议以送太上皇回归为名,到明朝各边关去威胁众将打开城门,召各守城总兵官、镇守官出来见太上皇,如此则可以乘机有所作为。

也先听从了他的建议,挟持英宗一路攻城掠地如探囊取物,经紫荆关、居庸关、易州等地,兵锋直逼京师。

1449年十月初六日,京城告急。百官中有人想议和,只有于谦坚持战斗到底。伟大的北京保卫战拉开帷幕。于谦组织了22万兵力汇聚北京,断然否决了将军们坚壁清野的建议,令大军全部开出九门列队迎敌。

这位从未指挥过战争的文雅书生发出三道军令:

一、锦衣卫巡查城内,一旦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二、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三、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人入城者,立斩!

典型的破釜沉舟,真正的鱼死网破。对于这些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明军将士来说,远路赶来的盗窃者首先在气势上输了三分,加上明军有装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火枪的神机营助阵,结果蒙古骑兵军团一败涂地,也先无奈地撤回草原,京师之围总算是解除了。

现在,前英宗皇帝、现太上皇朱祁镇被也先裹挟,流落于沙漠之中,生死未知,前途未卜。他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他的时代被强行结束。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的冬天,一切都已经结束,一切还将重新开始,充满悬念地开始。

8年后,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朱祁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于谦危难时刻守住大明江山,为何含冤而亡却没人平反

谢邀。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不太恰当,于谦虽然含冤而死,但是其历史评价却非常之高,后世众人都认为他是名臣和民族英雄,而且就在明朝,皇帝就已经下诏为其平反。有关于谦保卫大明、含冤而死和最终平反的来龙去脉,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9岁的皇长子朱祁镇继位为帝,是为“明英宗”。由于英宗年幼,最初是由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三人都非常重视于谦,对于谦的建议基本都会采纳。然而随着英宗朱祁镇亲政,这种平衡逐渐被打破,由于宠信宦官王振,在瓦剌南下侵扰时,英宗错误估计了敌我形势,并在当地怂恿下宣布御驾亲征,结果酿成了“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遗址

为避免瓦剌俘获英宗后要挟大明朝廷,于谦一面组织官兵守卫北京城以防范瓦剌来袭,一面努力探寻解决之法。为此,于谦先是在朝堂之上驳斥主张迁都南京的“妥协派”,带头铲除了王振党羽,然后又建议皇太后拥立英宗之弟、此时负责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帝。在于谦看来,只要拥立新帝,瓦剌手上的英宗朱祁镇就完全失去了利用价值,不仅没有性命之虞,还可能会被瓦剌主动送回。

▲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剧照

郕王朱祁钰登基后,宣布改年号为“景泰”,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为保卫北京,景泰帝擢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各项防御事宜。在于谦的领导指挥下,北京军民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败退出长城之后,认为继续扣留英宗已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会导致与明朝的贸易中断,于是就主动派人将其送回。这时候,景泰帝已经不愿意退位,于是就把这位“太上皇”幽禁在南宫以“颐养天年”。

▲英宗朱祁镇幽禁时期剧照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朱祁钰身染重病,提督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等人勾结发动“夺门之变”,英宗朱祁镇复辟。石亨和徐有贞为铲除以于谦为首的忠臣,便捏造于谦犯有“谋逆罪”。英宗朱祁镇得知后,正愁没有理由报复,于是立即派人抓捕于谦,并于同年正月将于谦斩首示众,于谦时年60岁。在抄查于谦府宅时,屋中只有景泰帝赏赐的蟒袍、宝剑和玉器等物,都是于谦为国家操劳一生、鞠躬尽瘁得到的赏赐。在场众人见之,无不潸然泪下,英宗朱祁镇知晓后也一时怔然,后悔不迭。

▲明孝宗朱祐樘演耕场景复原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之子于冕上书宪宗朱见深,请求为父亲平反。明宪宗随即恢复于谦官职,赐祭,并发布诰文在全国传扬。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孝宗朱祐樘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特赐在墓营建“旌功”祠,历代奉拜祭祀不止。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于谦明知英宗复辟自已将不得好死,为什么夺门之变时他坐视不管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