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查询 > 文章页面

涟水算命比较准的人在哪,花街(散文)(涟水有哪些寺庙)

佛山人的365日花街,记忆中的 白燕街 ,如今变成

本文目录

近六年江苏高考语文卷花街(散文)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一个英国人用日本的画法,把中国画成了这个模样,看完后我竟然说不出话了...

注意事项:

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6、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⑸综一苇之所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上善若水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说“异”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

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

16、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6分)

1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7题。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l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

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七,作文(70分)

18、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 2、C 3、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4、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 6、A 7、C

8、(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又重之以修能(2)吾尝跂而望矣(3)蓝田日暖玉生烟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凌万顷之茫然

(6)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5分)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12、(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13、(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14、(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15、B

16、(6分)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17、(6分)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

乙、实用类文本

15、B

16、(6分)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17、(6分)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

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

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七,作文(70分)

18、略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0、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21、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B.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C.曹禺《雷雨》中有多组戏剧冲突,如周朴园与繁漪之间、周朴园与侍萍之间、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其中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中心。

D.《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迫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E.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2)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怀鲁迅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24、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0、意气,辞句,学问。 21.刘向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 E

23、(1)吝啬鬼,投机商,暴发户。

(2)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24、(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

25、(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

26、(6分)①象征手法。

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

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花街

申海芹

一个穿着黑色高跟鞋的婉约女子,沿街款款而行,那白色的衣裙和如瀑的长发随风而飘。我呆呆地站在原地,目送她与我擦肩而过直到远去。我想此生再也不会在这青砖灰瓦的花街、在这秋风乍起的梧桐树下遇到这样优雅轻盈的女子了。回过头,却见临街木雕的花窗里一位穿着旗袍的少妇凭窗静坐,这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邱心如的那句弹词:“虚窗暗透风如剪,深院絮飞雾似帘。”她那丝绸一样的目光轻轻滑过窗外的酒肆茶楼、店铺摊点,滑过扛着冰糖葫芦、推着烤山芋、挑着时令水果的小贩们叫卖的身影。那时我第一次走进花街,花街的繁华、花街的古朴、花街女子那份气定神闲带给我的一份别样的感觉,以至于多年后仍在我的记忆深处翩翩而姗。

在我看来,花街本来就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她几百年前就倚楼凭栏,浅唱低吟,说不尽的风情万种,诉不完的缠绵悱恻。“自古今,红颜薄命原常事,予姊妹,未具红颜命亦乖。此理由来浑不解,落得个,千愁万虑日萦怀。”这不正是淮安才女邱心如在边弹边唱么?据史料记载,清代弹词女作家邱心如十九岁嫁到这里,常在这花街的茶楼弹唱她自己创作的《笔生花》,抒发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哀叹。她的丈夫为人平庸不谙生计,邱心如因此而郁郁愁思。不久丈夫死了,爱子又夭,长女出嫁,接着公婆又相继离世。邱心如贫困无依,不得不重回娘家,课授生徒以终老。邱心如自幼聪颖、喜读书,尤好弹词,未嫁前就着手构思和写作《笔生花》弹词,并写成前五回,嫁后二十余年间又写了十四回,回归母家后续完全书。

“一从踪迹阻清淮,境遇由来百事乖。最堪怜,多病慵妆闲宝镜,良可叹,疗病无计质金钗。”这是这位才女在花街的最后一次弹唱。“惨凄凄,珠沉玉碎情丝断,悲切切,绿暗红愁壮志长。”她美丽的身影从此别离了花街,也将一代才女的凄凄惨惨戚戚留给了花街。

花街位于清江城东门安澜门外,自安澜门至清江大闸东侧运河南堤而止,曾经是淮安市最繁华的地方。花街的来历据说一是因过去在街上住的人家爱摆弄花草,二是为宫廷做绢花而得名。我倒觉得是因为邱心如似花一般的美貌,和她创作的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笔生花》而得名的。因为在我看来邱心如就是花街的形象大使,成了花街文化底蕴和气质风韵的代表。

真正的花街其实并不长,只二百多米,宽十余米。曾经一段时间人们所说的花街其实应叫东大街。也许是离京剧大师周信芳故居不远的缘故,这条街上的戏迷、票友特多。在慈云寺的暮鼓晨钟里,花街上总能听到咿咿呀呀的京剧淮戏、听到边吟边唱的弹词说唱,看到悠闲抽着旱烟的老人,闻到那似有若无的淡淡花香。

尽管花街总共不过两百米长,却有藏龙卧虎的本事,吸引了大清王朝康熙、乾隆皇帝先后多次驾临。淮安古有“九省通衢、南船北马”之称,京杭运河贯其间。在江南漕运极盛的明清两朝,北上的舟船都在花街尽头的河堤下守候过闸,就近餐饮投宿,因而造成这条花街兴盛了几百年。漕运改走海路之后,花街仍然作为过闸守候之地,有许多轮船公司设立在这里。花街虽小,但历代商贾云集,文人墨客蜂拥而至。东边的文庙、慈云寺亦与之遥相呼应。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皇帝到来也是情理中事,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才貌双全的邱心如呢?这大概也是花街的秉性吧,大概这也是邱心如的秉性吧,她用自己的绝代才华而悄然自重,自重而不露声色,以至于今天还有诸多人为之魂牵梦绕。

小贩挑着花街,花街挑着淮安。小贩们把扁担重重一放,花街随之退出历史繁华。近几年为了建造一条具有满城尽带黄金甲气魄的现代街,政府拆掉了原来承德路以西的花街,建成了现在鳞次栉比的商业街。可是街上再也看不到那卖豆腐脑、青萝卜、麦芽糖的小商贩推着三轮车叫卖的身影,更闻不到那烤肉串、炸干子、煮玉米的香味,甚至连乞丐和算命打卦的也见不到一个。至于美女倒是不少,却总觉多了一份浮躁,少了一份娴雅超逸的从容淡定。我想现在的花街恐怕很难再孕育出邱心如这样林下风致的的才女了。那样的佳人,只属于古老的花街。后来政府修建承德路时,又将花街拦腰斩断。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曾经在明清年间就达百余种的花街小吃,曾经星罗棋布的百货商品,曾经熙熙攘攘的人群,如今都已随风而散,邱心如一般美丽的花街被高位截肢,顷刻间成为重残,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同样的吃,却得坐到装潢考究的餐馆里吃,哪里还能吃得出在花街上的风味呢?同样的东西,展放在精装的橱窗里,价格飙升的令人咋舌。于是,这条宽阔的商业街就像路口那座高大气派的牌楼,冷清得门可罗雀,名副其实成了富丽堂皇的象征性摆设。

花街,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在岁月深处闪烁着令人遐想的光芒,又像一声叹息,带走了许多长亭更短亭的故事。花街繁华的时候我还小,等到我成熟的时候花街已风韵不存。再见花街,只剩了承德路至轮埠路一段的半截肢体。而就是这小半截花街,一如当年那凭窗而坐的美人邱心如,那么宁静无为地坐落在闹市中,没有大红大富,不要争名夺利,就那么默默地闲看门前车水马龙,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也许正是这份恪守自然的心态,千百年来,才得以平安的躲过一劫又一劫吧。

再见花街,也只能在梦里,只是梦醒之后,我总是怅然若失。我至今不明白,那随风而去的花街旧貌,那与我擦肩而过的飘逸女子、端庄少妇,唱着京剧、哼着淮剧、唱着弹词的老汉,斑驳的小楼上侍弄花草的老太,以及那打烧饼、卖葡萄干、麻辣汤、糯米藕的,路边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服装、玉器、图书……就连梧桐树上挲挲作响的叶子、缀着的小果实,为何总是不经意间滑进我的梦里?

那透明的痛一滴一滴,伫立成一种遥远而又深刻的思念,仰躺在静谧的孤独里,坚挺着花蕾,疼痛地绽放。倏忽间,我的心犹如边关冷月,荒凉而悲寂。昔日的花街只能尘封在我模糊而忧伤的记忆里了。

【作者简介】

申海芹,笔名安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大众文学艺术院常务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学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淮阴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散文集《花开的声音》《三月如歌》。《握一把乡愁》《在时间深处静静飘香》等多篇文章入选《2010年中国散文经典》《2013年精短美文精选》《中国作家网》《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艺报》《雨花》《新华日报》《中国学术周报》《中国纪检报》《江苏文学报》等刊物及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荣获省市级以上奖项三十余次。

老人讲述,金坛慰安所里的黑暗过往....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